我去查了下2018年到2023年期间,宗庆后名下涉及的对外汇款数据和投资备案。从商务部境外投资备案系统来看,他没注册过任何海外信托公司。澳洲确实有一家牧场曾在收购目标名单上,但交易压根没走完流程就暂停了。相关资产一直挂在娃哈哈香港公司的账上。按浙江工商资料显示NG体育登陆,那家香港公司法人就是宗庆后本人,没写子女名字。
超凡国际她信到可以公开接受《人物》采访,说自己是宗庆后生前最信任的那批人之一;信到把一切都压在那份文件上。她的代理律师团队花了七位数请了英国和香港的事务所查信托线索,最后得到一句话:
我问了三个财务圈的朋友,一个比一个沉默。
但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不通:
这沉默,比否认更让人难受。
展开剩余79%发布于:江西省现在再看杜建英手里那份文件,不过是份内部往来邮件截图,落款不是银行也不是律师事务所,是一个海外合作顾问——这玩意法律效力基本等于朋友圈截图。
可杜建英就是信了。
就是一笔冷冰冰的财务操作。
问题是,不设立契约,不经过监管,不走程序,信托就是幻影。
那笔澳洲牧场的预付款,后来到底用在哪了?宗庆后去世后NG体育登陆,公司对外并未披露具体用途,只说已处理完毕。押金?采购?还是其他?
类似的事,这两年不止一桩。
汇丰方面从未设立过以杜建英为受益人的信托安排。
信托?你去找条法理支持链都费劲。
一位娃哈哈老员工接受《南风窗》采访时回忆,宗庆后生前对澳洲牧场执念很深,说是那边水干净,奶源稳定,有几次董事会都专门讨论过收购进度。但后来因为澳元汇率下跌、监管流程拖延,加上疫情爆发,宗亲自决定缓一缓。缓着缓着,人就走了。
不是为子女设立的信托。
这事扯到宗庆后,大家难免多看几眼。毕竟这位娃哈哈创始人,晚年风格越来越封闭,连公司高管都不太清楚他的海外安排。但现在清晰了——汇丰银行的记录摆在那里,那笔钱明确标注为原料采购押金,转入定存时间是他去世前一个月。
直到他走前一个月,公司财务突然后移处理这笔押金,转成定存,用途标注非常清楚。没有任何信托字样。没有公证文件、没有律师见证、没有监管备案。
也不是生前遗愿。
没有人可以靠一句我听他说过获得遗产份额。
她不是被骗了钱,是被骗了身份幻觉。
这不只是个私人恩怨。
她把信托受益人当成一种认同感的延续,觉得只要宗庆后说过,哪怕没白纸黑字,也等同于法律已生效。她错估了时代,也误判了对方的用意。可现实是残酷的:宗晚年已经越来越谨慎,对外一律防范,对内很多安排都收回自己手中。哪怕对女儿宗馥莉,也是几十道程序走完才交班。
它既不能保护资产,也不能证明情义。
最让人不好受的是细节。
2023年王石在接受财新采访时提到,万科海外基金设立过程极为谨慎,哪怕是公司创始人也没资格指定家人信托。法律红线在那里,绕不过去。但民间就是有人对海外信托有一种近乎迷信的信任,总觉得那是富人的金钟罩不传之秘,一提信托两个字,整个人都升了维。
没有信托。只有一笔趴在账上五年的海外储备金。
我不知道杜建英现在是不是还会执念于信托,或者还要不要继续打官司。但有一点我是确定的:
那时候,她的处境已经不是被骗这么简单了。她开始怀疑,宗庆后到底有没有打算兑现承诺?或者说,那份承诺原本就是个模糊的许诺,用来安抚、收拢或编织一种秩序的幻象。
人没了,钱还在。
我问你个问题,真有人会拿海外信托当传家宝吗?
所以杜建英被什么骗了?
我后来专门查了汇丰信托在亚洲的业务范围。2021年以后,汇丰大幅收缩非标信托服务,特别是在中国大陆客户中,基本不再提供以非家庭信托为名义的定制方案。原因就是纠纷太多。你信托的目的、起始人、受益人、资金来源、合规路径,每一项都得说得清楚。否则就不是信托,是口头承诺,是梦话。
这事如果发生在2025年的今天,几乎没有人再敢提口头信托这件事了。法律上压根不认,银行也不背书。而公众的耐心,也从过去的她可能真知道点什么,变成了她是不是还没醒。
杜建英信了,她信到什么程度?信到愿意搭上自己的声誉、关系网和上千万诉讼费,只为了那张她从来没摸过的纸。可银行一句话,把她从信托受益人的幻梦里踹醒了。